蒙城汇

标题: 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最早的四位女留学生的叛逆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萌村小萌    时间: 2017-3-12 21:14
标题: 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最早的四位女留学生的叛逆人生

回望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尽管当时西风已东渐,但中国女性依旧深陷缠足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之中。就在此时,有四位年轻女子大胆地迈出了令国人惊诧的一双“天足”,远赴海外求学,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女留学生。


(, 下载次数: 2)


之所以说这四位女性勇敢,是因为晚清对女性学习的态度并不是那么的宽容和开放的。


清朝中后期社会上虽然已经开始出现反缠足运动,但直到辛亥革命(1911)之后,缠足之风才渐绝于世。


三寸金莲依旧是晚清社会主流审美。


虽然晚清已初现一些女子学校,如1897年,在上海维新人士的努力下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


但在这些女学堂里,女性学习内容依旧离不开传统妇德教育。女四书《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依旧是学堂的保留课程,目的还是教导女性守“德”。



彼时彼刻,女性不缠足、留学、穿洋装、说英文、学习科学、走上国际舞台……是难以让人接受的新鲜事。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四位女性先驱主动或被动地打破了这个局面,书写了中国女性教育的新篇章。


金雅梅(1864—1934) 

中国留学女性第一人


金雅梅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牧师家庭,3岁父母病故后被美国传教士麦加谛夫妇收养。


5岁前往美国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8岁随义父前往东京,少年时代在东京度过,熟练掌握了日语和英语。


18岁前往美国,就读于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该校唯一一位中国留学生。


21岁,她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在美国各大医院担任医生。


24岁,她怀着报效祖国的愿望回国开设了私人诊所,救治了大量病人,成为了一名深受人们欢迎和崇敬的女大夫。


43岁,她出任北洋女医院院长,并于次年创办了天津第一所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由她亲自传授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理念,培养了天津最早的一批护士。她一生献身于医疗事业,直到1934年病逝。



▼北洋女医学堂旧照


许金訇(1865—1929) 

中国首位参加国际事务的女代表


许金訇生于福建福州的一个基督教家庭,5岁时,其父顺从她的意愿,破除陋习,不缠足,她因而成为福建最早不缠足的小姐。


早年就读于教会寄宿学校,后又到福州妇科医院学习,得到医院负责人赏识,安排其赴美留学。


18岁,远赴费城学习英语,考入俄亥俄州的威斯利安大学,后转入费城女子医科大学。


30岁的她返回中国从医,接诊的同时开班授课,率先在医院使用自来水、建新式厕所、积极宣传卫生观念,并经常派出学生到乡村演讲,力促国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898年,世界妇女协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代表大会。33岁的许金訇作为中国妇女代表,赴伦敦参加会议,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国际事务的女代表。


61岁,她辞去院长职务远赴南洋,三年后逝世。


许金訇终身未婚,膝下无子,她把心中的盈盈大爱全部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和她的病人。


▼医学院的女护士

(, 下载次数: 1)


康爱德(1873—1931) 

对抗命运的诅咒


康爱德生于江西九江,出生不久便被父母送给邻家做童养媳,却因算命先生一句“命犯天狗,婚姻不利”,两个月大的她被残忍遗弃,最终被一位传教士收养。


9岁赴旧金山学习英语,后回国在重庆生活。


13岁经历反教运动,历经艰险,逃出重庆。


19岁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成绩名列前茅。


23岁回国,受张之洞邀请赴南昌建立医院,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期间,收治了大量受伤难民。梁启超曾在《时务报》上发文,极力赞颂康爱德的成就。


1899年,26岁的她作为当时知名度极高的女知识分子,代表中国出席了世界妇女协会会议。


34岁再次负笈海外,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在英国热带病院深造医学,后回国工作直至1931年逝世。


▼芝加哥大学(1907年)

(, 下载次数: 1)


石美玉(1873—1954) 

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


石美玉出生于湖北黄梅一个开明的传教士家庭,也因未缠足而远近闻名。幼年时随父亲在江西九江谋生,8岁即入教会女塾读书,在那与康爱德结为终生好友。并被美国宣教士昊格矩收为养女。


后随养父母前往美国读书,先后精通英语、日语、德语等数国语言,且精通数、理、化、绘画、音乐等诸多科目。


19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当时第一流的名牌学府——密歇根大学。


27岁医学博士毕业,婉拒美国学校挽留,回国从医。


42岁时召集同仁筹组中华医学会,担任副会长。


45岁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进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研修。在美期间,她四处演讲,向美国教会介绍中国的情况,鼓励中国留学生回国服务。


47岁回国,在上海组织创立了伯特利教会和伯特利医院。


抗战胜利后,石美玉在美国积极筹划经费,重建伯特利医院。1951年5月,石美玉请求上海市政府接管医院。次年,伯特利医院更名为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1954年,石美玉病逝于南加州。她终身未婚,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医学事业。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原伯特利医院)


晚清时期对女子教育的认识非常肤浅,认为女性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维系家庭生活,而女性留学无非是取得开办女校的师资,因此早期中国女留学生所学专业只有速成师范和速成工艺两科。


而随着旧制度的不断瓦解,人们的定势思维得到一定破除,一些开明人士的女儿开始对留学有了自己的想法,留学专业逐步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领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有的模式,让女留学生学习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这些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带给我们的震撼远不止是她们的勇气,而是一种在受过新式教育之后散发的人道主义光辉和奉献精神,她们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演绎出了精彩的一生。

本文转载自@UVIC英国教育签证中心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