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昨晚,火遍全国的《中国诗词大会》收官了。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着一袭绛红汉服的武亦姝拔得头筹,最终问鼎《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一身浓浓书卷气,泰山崩于顶而岿然不动的淡定气质,让无数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如果说16岁的武亦姝是中国古代才女的模样,这位来自河北的40岁农村妇女则是坚强乐观又富有诗意的中国人最真实的写照。
她叫白茹云。
穿着一身厚棉衣,一脸憨厚的笑容,长相普通,嗓音嘶哑,嘉宾老师康震称她为“大姐”,但其实她比董卿还小。
在这个推崇“颜值即正义”的世界里,她唯一能与现场契合的元素,大概是她的名字。
但就是这样一个及其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开口却让所有人震惊了。
在面临高手云集的百人团,这个衣着朴素的农妇依然胸有成竹,第一次站在如此大的舞台却毫不怯场,一笔一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即使答对了,也只是微笑颔首,淡定的气场让无数人侧目。
连郦波老师都被白茹云的气场所吸引。
最终,白茹云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答对9道题,斩下285的高分。
精彩视频↓↓↓
在这个藏龙卧虎的舞台能够脱颖而出,白茹云赢得在现场掀起阵阵掌声,一次次令嘉宾老师由衷地赞叹。
一举成名天下知,也许很多人会揣测白茹云是个幸运儿。
但其实相反,命运从未对她温柔以待,她与诗词最初的结缘,也并不十分美好。
弟弟八岁长瘤,发作时,常常会以头抢地,头破血流。白茹云只得紧紧抱住他。
看着亲人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白茹云多次红了眼眶,哽咽难言。
最后她找到一本诗集唱给弟弟听,或许是姐姐温柔的力量,狂躁的弟弟开始安静下来。就这样,弟弟再病情发作时,她就在旁一遍又一遍背诗。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白茹云积累了不少诗词。
但六年前,厄运再次来临,她患上了淋巴癌。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高昂的化疗费成了心头难以言喻的痛。
每次化疗,她需要辗转县城,市区,火车站才能抵达,从凌晨五点到十点。不是没有直达车,但她不想。
45元,太贵了,她坐不起,辗转几趟车虽然累,但好歹能省些。
但即便如此,每期高达一万的化疗费足以压弯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白茹云无法,只得一边靠医疗报销,一边和丈夫外出打工。
攒够了,就再继续化疗,直到八期完成。
在医院化疗的日子是孤独的,白茹云用诗词来填补生活的空白。一年下来,李白的诗集早已发黄,泛起了黄边。
诗词是很多人生命里的锦上添花,而之于白茹云,诗词是她生命里的雪中送炭。
但化疗还是给她留下不少后遗症,耳朵听不清,眼睛老流眼泪,嗓音变得粗哑难听,女人都是爱美的,但白茹云只是摆摆手。
她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没什么的。
她总是谈笑风生,乐呵呵,挂着朴实的笑容,在这个女人身上很难看到怨怼的痕迹。
她明明一直笑着,台下观众和主持却心疼得哭了。如果可以软弱,谁愿意无坚不摧?
但白茹云说: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
她幸运自己能从死门关里爬了出来,幸运自己还能够站在喜欢的舞台和高手切磋诗词。
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潜藏的是一颗温柔而强大的灵魂。
所以她在做题时才能淡然自若,历经了磨难,看淡了一切,诗词却早已静静流淌在她的血液里。
至于那些美丑,她早已无暇顾及。
但这样的人怎么会丑呢?
就如董卿所言:不畏过去,不惧将来,这是大美啊!
最后,白茹云以毫厘之差败给了姜闻页,没有不甘和遗憾,而是松了一口气,走到台中央,她微笑说说自己终于可以下场了。
人生自有诗意,胜败自有天意。最终她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神情温和而神圣。
看到白茹云总会想起林清玄的一句话:一边含着泪水哭泣,还一边欣赏着天空燃放的焰火。
诗词成了白茹云黑暗岁月里一束灿烂烟火,它是身处困境未曾放下的对美好的向往,是于某种孤独里找到隔世知己,是平淡从容,快意洒脱。
白茹云不屈从于命运,不折戟于绝望,不争不吵,不急不躁,甚至也没想和谁比较,却已经由内心深处生成了不凡。
这样女子的美不倾城,不倾国,却倾尽全力!
来自:爱奇旅
忘了你 发表于 2017-2-9 19:24
挺感动的,为她点赞!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