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翻船事故,二十多个中国人在只有五个救生圈的情况下,在海上漂流了30多个小时。生死的考验不再只是一瞬,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险的中国游客将救生圈让给老弱者,面对紧缺的食物和淡水大家也是互相礼让,有序分配,他们所表现出的尊老爱幼,济弱扶倾和危难关头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令我们感到尊敬与骄傲。
春节期间,中国旅行团在马来西亚乘船遇险的新闻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据央视最新消息,28日共有28名中国游客上船。目前已有20名中国游客和2名船员获救,3名中国游客不幸遇难,另外仍有5名中国游客和1名船员下落不明。
昨天,央视先后采访到几名幸存者,她们既讲述了如何在绝境中团结自救,也提及了挚友在船难中溺亡,幸存者因为体力不支,最后不得不忍痛放手,让挚友“身”沉大海的痛苦回忆。
据马来西亚警方介绍,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马方已经对整个事件进行多维度的调查,并且不设时限,他们已经加快了调查进度。30日,警方已逮捕船长、船员2人和该船所属公司老板。
幸存者:所有人紧挨着,把水留给孩子
《新闻联播》30日播出了对幸存者杨曜如的采访,她回忆了陷入绝境时,游客们之间如何团结互助。
杨曜如24岁,江苏人,平时工作忙,趁着春节假期带着母亲出国游玩,没想到遇到了沉船事故。她回忆说,当时船抛锚了,很快就进了水,差不多三分钟船就翻了。大家在一名船员的帮助下连成一片,漂流待援。
她说,在海上漂浮的时候,所有人紧挨在一起,共享食物和水,每个人只喝一点,把水留给孩子。
到了晚上,有人救身圈破掉,但没有人放手。
杨曜如说,她也想过放弃,但想到母亲和家人,心中就燃起了求生的信念。她也坚信,每天联系的父亲,如果没有她们的消息,会立即致电大使馆求救。
抱着要把妈妈带回家的信念,杨曜如一直托着妈妈坚持在海上漂浮了十几个小时。
沉船事故发生后,中国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馆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马来西亚海事执法局的多艘船只,以及空军的空中力量参与搜救行动,临近的文莱也派出直升机参与搜救。最终,杨曜如他们被一艘印度尼西亚渔船发现并救起,随后被送至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的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均无生命危险。
大马沉船幸存者:最后不得不放手 让挚友身沉大海
30日,中新社也采访到另一位幸存者范女士。不幸的是,和范女士一同前来的一位挚友已在船难中溺毙。范女士不忍其客死他乡,起初她一直还勉强拖着早已溺毙的友人,不想放手,但后来实在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忍痛放手,让挚友“身”沉大海。
1月30日,获救人员抵达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港口后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但范女士的这次旅途却与美满相差甚远:船离开码头不久后就发现漏水,疑似超载的双体船在风高浪大的大海中显然难以应对当时恶劣的气象条件。据当地海事部门报告,事发海域当日的浪高达3至5米。
一船人不得不选择弃船逃生。
屋漏偏逢连夜雨,落水后的游客发现船上的大部分救生衣已失效,一船游客只能勉强靠着船上仅有的5个救生圈求生,他们把救生圈套在长者身上,剩下的人各自把住救生圈,围成一圈,等待救援。起初大家还被捆在一起,以免被洋流冲散,也便于识别,但后来迫于体力不支,加之气象条件恶劣,无奈被一一冲散。
突来其来的巨大恐慌、生死未卜的绝望和恶劣的气象条件无一不考验着范女士以及同样来自苏州的十余名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出事海域剧烈的日晒加上几十个小时的饥饿和惊恐不仅让他们身体严重脱水,更加大他们心理的极度恐惧,其中一些人已然对生命的坚持出现了动摇。
和范女士一同前来的一位挚友已在船难中溺毙。范女士不忍其客死他乡,起初她一直还勉强拖着早已溺毙的友人,不想放手,但后来实在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忍痛放手,让挚友“身”沉大海。
范女士被日光灼伤的脸上掠过了一抹难以遮掩的悲伤,也没再透露更多的细节。
范女士连同其他已获救的20名中国游客在30日凌晨送回到哥打基纳巴卢。目前在医院静养,积极恢复。
(来源:环球时报)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