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是否融入加拿大,第一关就看你是不是充分运用了这个设施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闻组-鹿小姐
时间:
2016-12-26 01:34
标题:
是否融入加拿大,第一关就看你是不是充分运用了这个设施
加拿大地广人稀,有居民区的地方就有公园。很多公园都有自然湖泊或山林,然而,市民们常去的消闲所在不是公园,却是市图书馆。在北京时,我去过首图和国图。惭愧地说,各去过两次。主要是因为路远——在北京时,我常年在东五环外活动,去一趟图书馆要横穿城市,遇到堵车,指不定下班之前能否抵达。所以搬家之后,更觉得这边的图书馆很亲民。
(, 下载次数: 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这边的城市都不大,我们这座12万人的城市就有两个图书馆。旁边的两个更小的城市中分别有一个。加起来,三座城市26万人,有四座图书馆。其中两座都在距离我 家四公里的范围内。图书馆内部设置方便、温馨。图书馆“超长”的开馆时间也方便大众。周日以外,一般是早晨九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而普通商场是早晨十点开门,晚上七点关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和其他公务人员一般,比较和蔼可亲。遇到孩子在图书馆跑动的,他们会小声提醒。如果找不到书或者有任何相关问题,他们都提供咨询,绝没有不耐烦。夏天,图书馆的空调更是有吸引力——本地常年凉爽,居民家里连电扇都没有。
(, 下载次数: 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很多家庭在晚饭后,会带着小孩子来图书馆杀时间。孩子在图书馆看书、听家长读故事、玩儿益智类电脑游戏,或是参加一些公益组织的读故事、做游戏活动。尤其是一家好几个孩子的,来图书馆更能满足各自的需求,做父母的可以坐在沙发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掌控局面。放学后,图书馆内最多的是中学生。除了小组一起写作业的、请私教补课的等来学习的,还有些是来约会的。近年来随着国内来的小留学生增加,晚间的图书馆的公共读书区内更多见成双成对的学习伴侣。好在这些学习伴侣貌似以学习为主,还算在积极上进的范围之内。当然,其他年龄层的读者也不少。晚上,公共读书区和和自习区常常座无虚席。
(, 下载次数: 1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图书馆也是一些人的“庇护所”。有个朋友从美国移民过来,是地道的美国人,生在纽约,长在圣地亚哥,英语文学硕士,十年高中教师的经历,多年私教,可这么优秀的履历,就是找不到固定工作,只能靠零散教学生、帮人家改论文为生。他为人又诚实,只教高中生,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经验,而且缺乏对付小孩子的方法。改论文坚持只作编辑,拒绝任何形式的帮忙、代写。如此以来,客户寥寥。作为西人,他没有理财和存钱习惯,钱到手就花,时而难以为继。最艰难时,借宿在熟人家。为了不影响主人的生活,他白天就带两块涂果酱的面包泡在图书馆里,读书、上网能泡一天,晚上才回去睡觉。某次我请他饭时,他骄傲地告诉我,半年来已经读了二十多本像样的小说了,边说边掏出来一本正在读的让我看。我瞄了一眼,和哈7看起来差不多厚。他说喜欢图书馆,泡在图书馆读书、上网,在图书馆买一杯经济实惠的咖啡,累了去附近公园走走,生活也蛮惬意的。
还有一些老人去图书馆打发时间,看杂志、看报纸、看人。有一段时间,我总在图书馆见到一位老人,热情地找话头和人说话。他也是移民,可能是南亚或者中南美洲的,英语说得很不清楚,但也不耽误找人聊天。有两次我目光和他的对视,便笑了一下,老人就坐过来和我说话。呱啦呱啦地说个不停,我的英语也是半吊子,只能嗯啊作答,能捕捉到的信息很少。轮到他提问,我也只能用简单句式说明自己从哪里移民来的、来了多久、孩子多大这些基本信息。我不善于聊天,中文聊天都词不达意,更遑论英文。两次结束都是孩子过来找我,才把我解放出来。后来我就尽量避免和他对视,但看着他孤独的背影在座位间徘徊,也颇觉凄凉。
图书馆还是大家约见面的好地点——停车方便、不怕等人——等待的时候有足够的书去消磨时间。说不定还能遇到熟人,在隐蔽的角落里低声聊两句,还是个社交的机会。天时地利人和,图书馆就这样被打造成了“休闲中心”。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
作者:
Eric712
时间:
2016-12-26 01:46
闲人一个的时候再去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