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买加拿大货”网站火爆 一站式引导你只买本国产品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城大队长
时间:
前天 03:44
标题:
“买加拿大货”网站火爆 一站式引导你只买本国产品
来源:加国都市生活
最近几周,对于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感到无能为力的加拿大消费者来说,最主流的建议是支持本地经济,购买加拿大制造的产品。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应避免哪些美国制造或美国公司拥有的产品,以及有哪些“加拿大制造”替代品的清单迅速传播。
甚至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也呼吁人们“选择加拿大”。
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辨别哪些公司属于加拿大所有、以绕过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措施的工作,早已有人帮他们做了一大半。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从个人项目到全民运动
早在2018年,安省一名少年泰勒·坎贝尔(Tyler Campbell)与他的父亲和叔叔一起创建了 madeinca.ca 网站,以应对特朗普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两年后实施的关税。
为了推动“本地制造”运动,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站,对几乎所有消费品进行分类,并收录在加拿大销售这些商品的公司。
每个公司信息都会标注其是否为加拿大拥有和运营、是否为外国公司但在本地生产,或是加拿大公司但产品全部或部分在海外制造。
据CTV报道,该网站当时并未进行商业化,却迅速受到欢迎,吸引了数百条用户提交的信息。
然而,到2022年,创始人决定另谋发展,并将网站卖给了长期贡献者 迪伦·洛博(Dylan Lobo)。
这位来自多伦多、现年22岁的小型企业数字媒体顾问,接手后继续承担网站管理工作,每天亲自审核并发布5到10条用户提交的信息。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热情项目,”洛博在周一接受《国家邮报》(National Post)采访时表示。“我真的支持这场运动,所以我在空闲时间做这件事。
我下班回家后,就会继续整理网站,直到睡觉。”
如今,该网站已收录 超过1200家公司的信息,涵盖数量众多的产品。
用户提交量激增,审核压力陡增
近几周,随着特朗普威胁对所有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 25% 关税的态度愈发坚定,洛博表示,他的邮箱被超过5000条用户提交的信息“淹没”。
“我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多邮件。”
虽然大多数提交信息最终不会通过审核,但这项工作仍然对他个人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如果政府能对这种倡议提供更多支持,那可能会更好。否则,如果只能靠我一个人来做,难度会非常大,审核完所有这些信息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
他表示,他已经向国会议员写信申请财政援助。他还希望能开发一款智能手机应用,但目前的开发成本过高,且零售商的数据获取有限。
周一下午,特朗普与杜鲁多达成协议,暂缓30天执行“拟议中的关税”。
引导消费者选择加拿大制造
随着网站访问量的激增,用户投诉也随之增加,主要针对现有的分类格式——连洛博自己都承认,这种格式让人难以找到具体类别的产品。
因此,他推出了加拿大品牌超市指南,该指南按照加拿大公司和在本地制造的公司分别列出购物清单,使用户更容易找到“在
加拿大生产
和制造的食品和品牌”。
编制该指南大约耗费了20至30个小时,洛博特意突出了一些大品牌,因为许多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它们实际上是加拿大制造的,但它们很可能早已出现在他们的购物清单上。
他计划推出更多指南,涵盖服装、鞋类以及其他主要的加拿大制造行业。
“如果10万人访问网站,大概有5万至6万人会查看这份指南。它更详细,涵盖所有不同品牌,在单个页面上更易阅读,而不是让用户一页一页地翻阅。”
“加拿大制造”与“加拿大产品”的区别
该指南还帮助用户区分 “加拿大制造”(Made in Canada) 和 “加拿大产品”(Product of Canada)。
洛博表示,后者 “更符合加拿大本土标准”。
根据 madeinca.ca 和加拿大竞争局(Competition Bureau)的说明,要被归类为“加拿大产品”,商品,那最后一个重要的制造或加工步骤必须在加拿大完成,且 至少98% 的直接生产成本 必须在加拿大产生。
相比之下,“加拿大制造” 仅要求 至少51% 的内容来自加拿大,但原材料可能来自其他国家。例如,标签上可能会标注 “使用进口零部件制造” 或 “使用国内和进口零部件制造”,甚至可能详细说明各部分的加拿大与非加拿大含量。
如何加入“支持加拿大制造”运动
对于想要支持“加拿大制造”运动的消费者,洛博的建议是 更加关注产品标签上的信息,并尽量在本地商家购物。
“如果你不是在大型连锁超市购物,而是在当地杂货店购买食品,你可能会发现更多本地制造商的产品,因为这些商家更倾向于支持本地社区。”
虽然这些本地产品可能比美国制造的同类产品价格略高,但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它们更加符合自己的喜好。
“如果你不喜欢,那也没关系,尝试别的产品吧。市场上还有很多其他选择。”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