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穹顶之下》,没有新鲜之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此时此刻
时间:
2015-3-2 13:23
标题:
《穹顶之下》,没有新鲜之事
《穹顶之下》,没有新鲜之事
文:王海涛
(, 下载次数: 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015年2月28日,央视原记者柴静及其团队制作的视频《穹顶之下》,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
这个片子是探讨雾霾的成因和解决办法的。雾霾和中国的所有环境问题一样,短时间内无解。它看似随时要命,又像无关紧要;它适合用来表达又患,又常常被故意忽略。
中国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与一个有烟瘾的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类似——认同烟盒上写的“抽烟有害健康”,但又欲罢不能。繁荣,是这个时代的合法性基础,而污染,是这种繁荣的必然的副产品。
柴静的作品
这是一部好作品。我之前从没有看完过柴静的一个作品。因为我不喜欢一个“新闻人”,总是出现在镜头里。
这一次的作品,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了,镜头里的柴静不显得突兀。用我的标准看,这就是好作品,能吸引人从头看到尾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我首先把它当成一个“新闻作品”看。这是个奇怪的新闻作品,记者成为了当事人,甚至是表演者。从头到尾,柴静在大屏幕前走动,让我想起乔布斯。
它开创了新的“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演讲、表演、视频,以及剧场呈现,然后网上播出。
在片尾的致谢名单里有罗永浩。显然,罗胖子的剧场演讲,“启发”了柴静。
柴静是一个成功的前记者,在央视的平台上成名,有不少好的作品。那些作品,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在电视台,一个调查报道,是一群人在做,但在公众面前更多赢得名誉的,一定是镜头前出现最多的人。
此次制作《穹顶之下》应该是柴静离开央视后的一次转型。目前来看,这个转身比较华丽,在201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抛出一个几乎与每个人有关的环保话题,一天之内获得数千万的点击量,这个筹谋显得“野心勃勃”。
据说,柴静为这个视频花费了大概1年的时间,自费百万元。有消息显示,她2014年10离开的央视,显然,这个作品,若无曾经的央视资源,做起来会更难。
这个作品,强化了柴静个人形象中公共知识分子气质。
我还不知道离开央视的柴静,有什么样的“赢利模式”。希望她制作这样的作品,不单纯是公益性的,最好能够是商业性的,能够赚钱更好。这样,才能将这样的好作品继续下去。给腾讯和优酷带来了那么多的流量,不知道是否有商业回报。
环保这个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就像这个时代的各种问题一样,说它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而且可以获得相当多的人共鸣。
当对这个时代不满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好多好多的证据。
环境问题,伴随工业化而产生,几乎每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都遇到过。中国,是一个奇特的国家,它不仅会有其他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还有一些特殊问题。
中国的制度、市场、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性,简而言之,就是系统性的中国特色。它的好与不好,见仁见智。
在环境这个问题上,中国特色,到底是加剧了环境污染,还是节制了环境污染,我是无法断言的。
但我认同柴静所流露出的情绪:一些企业的嗜血,政府部门的功利,惟GDP论,个别法律形同虚设,使得环境问题积压,并难以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到底是不是“中国特色系统”,我亦无法断言。
能够断言的是,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是宿命,已难以逃脱。
我们享用繁荣,我们承担繁荣的成本。在宏观上看似公平,微观上却加剧了不公平。有的人从这场繁荣中挣到了更多的钱,可以每半年体检一次,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肺部有没有阴影。有的人,只能听天由命。
但我还是坚持一贯的观点,对于生活在中国的人而言,当下,绝不是最糟糕的时代。
所以,当看到柴静说,他和先生站在故宫角楼回忆北京从前的美好时,我是不认同的。截至目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没有在一个值得赞美的时代生活过。
我坚持这样认为,有一个好处:不至于对当下过于悲观。
向柴静致敬
不管是公益也罢,商业也罢,感谢柴静制作了这个作品。
要向她致敬,最动人的一点,是她告诉我们,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自己少开车,多举报他人。
《穹顶之下》。这个名字太文艺,暴露她曾是个女文青。在这个作品中,尽管她涉足了欧美,但还是暴露了视野的不够。比如,她感慨环保部门“无权无势”。
它可能给人一种幻觉,如果环保部长由总书记兼任,中国的环保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这个幻觉,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遍的,潜意识里,很多人支持有一个“强人”出现,我们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显然,问题关键,不是任何一个政府部门权力不够大,而是普通人的权力太小,更关键的是,即便手中小小的权力,我们也没有使用的习惯。
我是通过《穹顶之下》才知道,环保部门的举报电话是12369。即便知道,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不相信这个电话有用。
总之,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我们自己是有责任的。事实上,我们对于各种问题抱怨,有时候类似撒娇。
估计相当多的人,在朋友圈里刷屏向柴静致敬之后,第二天,还是和我一样,继续开车上路。
短时间看,我们难以改变自己,政府难以改变政府,国家难以改变国家。
但改变总是在进行的。若干年后,回头看,很有可能,你又会怀念这个年代的某些方面。
柴静没有揭示,繁荣,就是光荣和正确,污染,只是这种繁荣的副产品,而制造污染的人,将通过治理污染,再一次展现自己的光荣与正确。
穹顶之下,没有新鲜之事,但还是要向柴静致敬。
本文转载自海涛评论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